美国政府利用301条款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后,中国政府迅速反应,公布了500亿美元对等征税清单,其中就包括对美豆征收25%的关税。市场一片哗然,大豆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重要农产品,对中美两国都关涉广泛的民生领域,被称为“核武级威胁”。市场迅速反应,期货市场大豆价格大幅波动。但笔者认为市场反应过度了。
国内需求主要是豆粕
中国不仅是大豆的全球最大进口国,也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中国种植的大豆为非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食用。而进口大豆出油率高,压榨后豆粕用于饲料原料,广泛用于猪禽牛羊等的养殖,通过养殖行业,把植物蛋白转化成动物蛋白。中国豆粕饲料用量已经从2000年的1500万吨增加至2017年7297万吨,用量巨大。其次是没有其它的农产品补上豆粕的空缺。豆油则可用菜油、棕榈油替代,而且国内豆油库存处于高位,油脂整体供过于求。最后豆粕供应对猪、禽、水产、牛羊等养殖行业均有影响,涉及国内肉蛋奶产量,影响面比油脂广。因此,豆粕才是中国进口大豆中包含的刚性需求,而这次加税清单中,并不包含豆粕。
美国的大豆绝大部分依赖出口,其中约61%卖到中国。从全球大豆贸易看,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进口量的60%以上,美国若销售大豆,中国是无可替代的买家。因此,即使双方贸易战开打,美国大豆仍然要销往中国,但渠道和方式或有所变动。
美豆压榨后再出口
首先,可在美国压榨大豆后,出口豆粕和豆油至中国,绕过大豆的关税。美国大豆压榨加工费是15美元,国内大豆压榨加工费是100元人民币,两者几乎相当,所以美国若出口豆粕和豆油,成本几乎不变。若压榨需求提高,压榨费用或增加5-10美元/吨,再加上豆粕进口税为5%,比大豆3%的进口税多2个百分点,参考美豆最新CNF进口价446美元/吨,仅上涨3.1-4.2%左右。
美豆可中转巴西再出口
考虑到压榨能力,美国也不可能将大豆全部压榨后销往中国,也可转口巴西后,出口大豆至中国。如下图是美洲大豆出口至中国的路线图。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从美国西海岸和墨西哥湾经太平洋运至中国,二是从巴西、阿根廷出发,经过大西洋和印度洋后,到达中国。
从运费成本看,美国西海岸经太平洋至中国海运成本为25美元/吨,是最低的。巴西至中国海运成本为35美元/吨,再加上美墨西哥湾至巴西海运费用,大约55美元/吨,比美国西海岸的运输成本高30美元/吨,仍然远低于100美元/吨的税额。美国西部口岸出口的大豆增加30美元/吨运费后,假设其他成本不变,参考美豆最新CNF进口价446美元/吨,涨幅约6.7%。
油厂更偏爱南美大豆
南美大豆物美价廉,能为油厂带来更多的压榨利润。南美大豆从2010年出口量开始快速增长。南美大豆质量好,北美大豆出油率19%,南美大豆高达20%,而且南美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巴西大豆的平均蛋白质含量则在38%以上,而美国大豆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是34.1%。经计算可以得出,1000公斤北美大豆压榨后,得到190公斤豆油,南美大豆可得到200公斤豆油。1000公斤大豆压榨后平均得到780公斤豆粕,按照北美大豆34.1%蛋白质含量计算,得到780公斤43%蛋白质含量豆粕,而南美大豆可以得到780公斤48%蛋白质含量豆粕。蛋白质含量高的豆粕能卖出更高价格,现在市场上46%蛋白含量豆粕比43%蛋白含量豆粕价格贵100元/吨以上。南美大豆无论在豆油产出量和豆粕质量上都优于北美大豆,能为油厂带来更多的利润。
大豆压榨利润=豆油价格*豆油产出量+豆粕价格*豆粕产出量-大豆价格-加工费。国内油厂压榨加工费一般稳定在100元/吨,大豆压榨利润公式中显示,利润与大豆价格有关。下图显示了近几年南美大豆到港CNF进口价与美西大豆CNF进口价之差,差值在+20与-20区间内波动。南美大豆在上半年大部分时间价格是低于北美大豆的,这是真是的物美价廉。更低的价格进一步扩大了压榨利润。
图中2018年南美大豆进口价快速上升主要是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当市场紧张情绪回落后,南美大豆与北美大豆价差仍会回到正常的波动区间。
饲料中豆粕占比25%
从国内饲料产量和豆粕饲料用量数据看,近几年饲料产量和豆粕饲料用量均稳步提升。饲料产量从2010年1.74亿吨增长至2017年2.85亿吨,同期豆粕饲料用量从4238.2万吨增至7297万吨。豆粕在饲料中占比约25%,这也将进一步稀释豆粕涨价对饲料成本上升的影响。综上所述,美豆征税对国内的影响有限,仍然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