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大商所:推出更多场外市场工具,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作者:国际金融报来源:发布时间:2019-04-23 16:07:31

在4月20日至4月21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中,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商所将持续加强场外市场建设,推出更多场外市场工具,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大商所副总经理王玉飞在场外衍生品分论坛中指出,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中国经济正加快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实体经济发展、国家战略部署对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衍生品市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王玉飞指出,场外期权、互换、指数等产品,在满足产业企业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和财务安排等方面具有多样、灵活、高效等优势,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多年来,大商所持续支持期货公司开展场外期权试点,不断探索服务产业企业的有效途径;2018年12月19日,成功上线商品互换业务,在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率先向市场提供这一新工具,目前已在化工、玉米等品种上开展6笔互换业务;自主研发并发布了37只商品期货指数,推动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等,开发了17只基于大商所商品指数的产品。未来,大商所将按照“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提升信用、防范风险”的思路,持续丰富商品互换业务,推动价差互换、基差合约及其他结构性期货产品上市,大力推动商品指数应用,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王玉飞强调,期货经营机构是连接交易所和客户的重要纽带,是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关键环节。当前,期货经营机构的实力明显提高,其经营模式不断丰富,在场外市场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场外市场发展对期货经营机构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期货经营机构还需向全球化的现代金融企业目标继续创新服务手段,加强服务能力。

目前,大商所正推动在场外平台开展基差交易业务。业务推出后,将为市场提供更具公信力的基差价格和合格的交易对手方,有效缓解目前市场存在的基差报价缺少指导、基差风险对冲缺少对手,以及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此外,大商所也积极研究推出价差互换和基于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价格和现货指数的基差互换业务试点,进一步满足企业的基差风险管理需求。